Health Blog Content

胃癌成因新發現 與口腔病原為相同菌種

香港每年新增約千宗胃癌個案,隨著年齡增長,胃癌的發病率愈高。但多年以來,醫學界對胃癌的成因並未有確切的定論,然而中大醫學院近月發現了一種名為咽峽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的細菌可促使胃癌發展¹。 

 

AdobeStock_437295049.jpeg

 

早期研究認為,在癌前病變、遺傳因素以外,幽門螺旋菌感染是增加患上胃癌的成因,令患者出現持續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體重急劇下降、進食後會有腹脹不適等病徵。但事實上只有少於3%的病人是因感染幽門螺旋菌以致胃癌,相信胃部內另有其他微生物可引致腫瘤。 

 

咽峽炎鏈球菌能在pH 3-5酸性環境中存活 

有鑒於此,中大研究團隊進行相關研究,是次分析了不同人類群組數據,發現有5種口腔病原體大量存在於患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和胃癌患者身上。當中又以主要存在於口腔、鼻咽、胃腸道和陰道的咽峽炎鏈球菌,能夠適應酸性高的環境,存活及定植於胃黏膜當中。研究更列出,約有50%至70%的中國胃癌患者,其胃黏膜中均檢測到咽峽炎鏈球菌。 

 

及後,團隊以小鼠模型進行實驗,他們發現在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小鼠很快便出現急性胃炎,並發展成慢性發炎、萎縮、黏液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等。因而確立了咽峽炎鏈球菌的表面蛋白TMPC,能與胃部上皮細胞受體ANXA2產生直接相互作用,令咽峽炎鏈球菌能在胃黏膜中定植及啟動MAPK信號通路,產生炎症及胃萎縮,觸發胃癌機制及生長。團隊表示,下一階段將會著手以抑制咽峽炎鏈球菌作為治療靶點,以控制及減低胃癌風險。 

 

預防胃癌 

由於患上胃癌初期,病徵並不明顯,甚至與胃炎、胃潰瘍等腸胃疾病有相似徵狀。 

 

要預防胃癌,除了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減少攝取高鹽食物、多吃十字科類蔬菜、含豐富維他命C及胡蘿蔔素的新鮮蔬果外。定期接受胃內窺鏡檢查(照胃鏡),有助確認或排除消化系統,如:食道、胃和十二指腸出現病變或疾病;一旦發現瘜肉或可疑組織,亦可即時抽取作進一步化驗。 

 
<立即預約>


¹ Streptococcus anginosus promotes gastric inflammation, atrophy, and tumorigenesis in mice (2024). 


免責聲明:本內容由第三方獨立撰寫,僅為大家提供資訊,並無任何贊助,不能取代專業醫療意見、診斷及治療,亦不代表任何立場。如有任何身體不適,建議及早求醫。 

來源: HKMED

相關品牌

香港國際心臟專科中心
香港國際心臟專科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