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頭條】6歲以下近三成有便秘問題 4大因素引致 改善從這3方面入手! | 兒科專科 | 林嘉儀醫生 | 23-02-2024

兒童健康|6歲以下近三成有便秘問題  4大因素引致  改善從這3方面入手!

小朋友好幾天都沒有大便,而且每次便便時都谷得滿臉通紅,這樣是便秘嗎? 小朋友的飲食習慣與腸道與成年人不同,排便的頻率更因應不同情況而改變,到底怎麼判斷小朋友是否有便秘?如出現便秘情況可怎樣改善? 兒科專科 – 林嘉儀醫生分享更多資訊。

到底怎麼判斷小朋友是否有便秘?(Photo AC圖片)

6歲以下兒童近三成有便秘情況

在香港小朋友便秘情況其實算普遍,近期有數據顯示香港有一至兩成的小學生出現便秘問題。六歲以下小朋友有接近三成出現便秘問題。便秘可以在不同年齡都有機會出現,甚至早於嬰幼兒期都有機會出現便秘問題。而便秘的定義除了排便次數外,還包括其他徵狀。一般來說如果持續六個月,大部分時間一個星期大便次數少於三次,大便呈乾硬大塊或者呈現粒狀,小朋友需十分用力才可以排便,甚至排便時感到痛楚,都已屬於便秘。

4大因素引致便秘

飲食上的轉變、水分吸收不足、缺乏纖維素以及心理性因素都可引致便秘。例如:換了不同配方的奶粉或加固時,小朋友的腸胃都需要時間適應,6個月大以前的小朋友不用補充額外的水分,當小朋友開始接觸加固食物後,可以額外補充水分,飲多些水。而有些小朋友飲食、健康都沒有問題卻還是便秘,可能是因為曾經有便秘的經驗。對排便留下疼痛的印象,導致抗拒排便,家長都需要多加留意。

飲食上的轉變、水分吸收不足、缺乏纖維素以及心理性因素都可引致便秘。(Photo AC圖片)

而很多時家長可以留意小朋友大便形態從而了解有沒有便秘問題,大便的形態可以參考Bristol Stool Chart圖表,如果大便常常呈type 1/type 2的狀態,便有機會屬於便秘,有部分小朋友肛門可能因排便受損,導致大便有血絲。

家長還可以透過蛛絲馬跡觀察小朋友有沒有便秘問題,有部分有便秘情況的小朋友,因為排便感到痛楚會忍住不肯排便。情況持續可能會導致大便積聚於直腸,導致大便滲漏或肚脹。有部分亦都可能因為肚脹或間歇性肚痛,導致胃口差。

運動有助促進腸道健康

家長可平常訓練小朋友如廁習慣,因為其中之一因素是小朋友缺乏規律如廁習慣或者不適應新環境,例如開始上學,不敢跟老師請求去廁所,或者不習慣到屋企以外的地方便便,導致如廁習慣改變,長期忍住不肯排便,導致大便阻塞可能需要灌腸處理,更對部分小朋友有機會造成心理壓力,都會加劇便秘情況。另外香港的小朋友功課比較忙,缺乏運動亦都係一個關鍵,因為運動可以幫助腸臟蠕動促進腸道健康。又或者有部分藥物,例如止肚痛藥,或者補鐵丸,亦有機會導致便秘。較為罕見導致便秘的原因,包括一些先天性腸道疾病,或內分泌疾病。

改善便秘從3方面入手

家長可以從幾方面入手。第一,先要改善飲食習慣。要攝取充足水分,但確實有很多小朋友都不愛飲清水,家長當然不能完全遷就小朋友飲其他有味道的飲料。所以要多用正面方式鼓勵小朋友在不同時間飲水,例如去做一些戶外活動或者去公園時,都可以鼓勵小朋友飲水,除了飲水之外,還可以給小朋友於正餐時飲用多些湯水或者食一些水分比較豐富的蔬果,例如瓜類、西瓜和梨,則可補充額外水分。

此外,膳食纖維亦十分重要,家長應盡量給小朋友多吃含豐富膳食纖維的蔬菜及水果,如紅蘿蔔、南瓜、菜心、橙、蘋果、香蕉和西梅;穀物選擇全麥或者糙米亦都含有較高纖維。在午晚餐都要有蔬菜。盡量減少小朋友食進食加工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一般都是高糖及高脂肪,有機會影響胃口,從而減少小朋友吸收其他營養。

紅蘿蔔、南瓜含豐富膳食纖維。(Photo AC圖片)

第二,是要培養規律的如廁習慣,教導小朋友不要忽略便意,如果感到想排便,就應該盡快去洗手間。如果小朋友習慣忍著,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便秘。第三,是需要藥物協助,一般醫生都會用乳果糖幫助軟化大便。較嚴重的個案,是有機會需要灌腸處理。

食益生菌有無用?

近年坊間亦有不少報道提及有研究顯示補充益生菌可改善腸道益生菌平衡,部分患有便秘的病人的確有助改善情況。但市面上益生菌種類繁多,而且每位小朋友腸道狀態也有不同,所以進食益生菌的成效亦都因人而異。如欲給小朋友進食益生菌,跟相關醫生了解更多會較適合。

立即登記

*請選擇診所
*查詢項目
本中心將與您聯絡確認詳情,方為確實是次預約。
*必需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