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招穩定血壓預防主動脈剝離,守護心臟健康


主動脈是人體內最大的動脈,負責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主動脈剝離是一種極其嚴重且死亡率極高的心血管急症。雖然主動脈剝離的確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瞭,但醫學界普遍認為,高血壓是導致主動脈剝離的最主要危險因子。長期高血壓會使主動脈壁變得脆弱,增加撕裂的風險。本文將分享 5 個穩定血壓的方式及高血壓不能做的 3 個壞習慣,避免高血壓導致主動脈剝離。
5 招穩定高血壓,預防主動脈剝離
由於高血壓是主動脈剝離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如何有效控制監控血壓?
第一:按時服藥
如今多數高血壓藥物只需要一天吃一次,我們必須按照醫囑服用,可以選擇固定時間服用,例如早上服用,去控制血壓不要過度起伏。
第二:定期測量
高血壓的風險在於血壓突然劇烈起伏,每日固定量測血壓並記錄,能更好掌控健康情況。
第三:穩定血壓
很多人以為高血壓,就要吃藥降低血壓。這不算完全正確的概念,高血壓的治療重點其實是將血壓穩定在理想範圍,例如保持血壓在理想範圍內(130~135mmHg)。
第四:維持健康作息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大的壓力,適當運動等,都有助穩定血壓。
第五:不超重
超重或肥胖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我們可透過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來減輕體重。
高血壓患者的警惕:3大錯誤血壓管理方式
高血壓患者往往因為一些錯誤的觀念和行為,導致血壓控制不佳,增加心血管風險。以下是三個常見的錯誤,我們可引以為戒。
錯誤1:服藥斷斷續續,血壓高才吃藥
許多患者誤以為只有血壓偏高時才需要服藥,血壓正常時就自行停藥。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會造成血壓大幅度波動,就像血管經歷雲霄飛車般,忽高忽低,長期下來反而加速血管硬化,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
錯誤2:看診前才乖乖服藥
有些患者為了在看診時呈現較好的血壓數據,會在看診前幾天才開始規律服藥。
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為,不僅無法真正反映患者的血壓控制狀況,更可能因為血壓短時間內的快速變化,反而對身體造成負擔。
錯誤3:輕忽高血壓的無症狀特性
高血壓的可怕之處在於,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甚至多年後也不會有不適感,因此常被患者輕忽。
然而,高血壓對血管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長期下來會導致各種嚴重的併發症。因此,無論有無症狀,高血壓患者都應定期追蹤,並積極接受治療。
香港國際心臟專科中心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提供全面而專業的心臟診斷、治療和預防服務。我們致力於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醫療照護,協助您預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包括主動脈剝離,守護您的心臟健康。
如有任何心臟健康方面的疑慮,歡迎隨時諮詢香港國際心臟專科中心。
<即刻預約>
免責聲明:本內容由第三方獨立撰寫,僅為大家提供資訊,並無任何贊助,不能取代專業醫療意見、診斷及治療,亦不代表任何立場。如有任何身體不適,建議及早求醫。
相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