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術(腹腔鏡/開放性)
簡介
膽囊是連接膽道的囊,負責濃縮和儲存消化脂肪所用的膽汁。
膽石和急性膽囊炎是常見的疾病。病人如果出現膽囊病徵,例如膽絞痛、膽囊炎、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等,醫生會建議切除膽囊及其中的膽石(膽囊切除術)。切除膽囊不會嚴重影響正常消化機能。
膽囊有病的徵狀包括消化不良、噁心及上腹疼痛等。如有急性膽囊炎等感染情況,也會感到劇痛和發燒。
手術程序
- 進行手術須全身麻醉
- 程序可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或開放性膽囊切除術進行
a)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通過腹壁開三到四個 0.5 至 1 厘米的小孔,再吹入二氧化碳以騰出手術空間,用攝像儀器觀察腹腔內部器官情況
成功率介乎 60 – 90%。急性膽囊炎和膽囊收縮患者的失敗率較高
如果情況困難,可按需要改為開放性膽囊切除術 (10% – 40%)
b) 開放性膽囊切除術
- 在上腹部切開斜向或直向的傷口
- 待膽囊管和動脈結紮妥當後切除膽囊
- 如果在手術過程中發現膽總管結石,則必須相應採取必要的處理程序
- 如有需要,則以腹腔引流排出積液
- 縫合傷口
手術風險
- 麻醉涉及的併發症:
- 心血管併發症: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臟病、中風、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等
- 呼吸管道併發症:肺不張、肺炎、哮喘發作、慢性支氣管炎
- 過敏反應及休克
- 手術程序涉及的併發症(並無盡列所有可能的併發症):
手術程序涉及的一般併發症:
- 傷口感染(5%)
- 膽囊切除術綜合症(30%)
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
- 膽管受損(0.1 – 1%)包括膽汁滲漏
-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出現膽道受損的機率較高(0.5 – 1%)
- 腹腔鏡手術涉及的併發症
例如腸道穿破和血管損傷(< 0.1%) - 術後腹腔內出血
例如膽動脈結紮滑脱 - 殘留膽管結石
- 接口部位疝氣
- 黏連性腸絞痛或腸梗塞
- 死亡(0.1 – 1%)
手術前準備
- 視乎情況,有關手術可能列為選擇性或緊急手術,例如急性膽囊炎就需要進行緊急手術
- 如果是自願選擇進行膽囊切除術,則可於手術前 1 天或當天入院
- 手術前進行麻醉評估
- 手術前 6 至 8 小時禁食
- 移入手術室前換上手術室制服
- 可能需要進行導尿,否則須於手術前排清尿液
- 可能需要預先服藥及進行靜脈內滴注
- 可能需要預先服用或施用抗生素
- 把你的藥物敏感情況、常服藥物或其他醫療情況告訴你的醫生
手術後事項
一般來說,在進行手術後
- 可能因為插管而導致喉部輕微不適或痛楚
- 因為進行過吹氣而感到腹部、肩膊或頸部輕微不適或痛楚。如果痛症嚴重,請通知護士或醫生
- 通常會有噁心或嘔吐現象;如果情況嚴重,請通知護士
- 如需更多止痛藥,請通知護士
- 手術 6 個小時後如無靜脈內滴注或腹腔引流,即可起床活動
- 如果是自願選擇進行膽囊切除術,一般手術後當天或 1 至 2 天可以出院
傷口料理:
- 可能需要接上腹腔引流管以排除穢液
一般在 2-5 天後移除,視乎排出體液的情況而定 - 手術後的第一天,病人已可洗澡,但須小心處理(保持傷口敷料乾爽)
- 約 7 至 10 天可以除去縫線或皮夾(如有)
飲食:
- 初期可能需要禁止進食和飲水
- 翌日開始可以遵照醫生指示逐漸恢復進食
- 建議食用流質和纖維豐富的食品
出院後應注意的事項
如有下述情況,應聯絡你的醫生或到急症室求診
- 傷口部位痛楚加劇或出現紅腫
- 傷口滲液
- 腹痛加劇
- 發燒,發冷
- 出現黃疸
- 如有需要,請服用醫生處方給你的止痛藥
- 手術後 6 個月內可能出現脂肪消化困難及輕微腹瀉
- 逐漸恢復日常活動(視乎個人情況而定)
- 首 4 個星期應避免舉起重物
- 首 4 個星期應避免過度屈伸身體
- 緊記回診所拆除縫線/皮夾的日期,依時回專科診所覆診
備註
本單張只提供有關手術的基本資料,可能發生的風險或併發症不能盡錄。某類病人的風險程度亦為不同。如有查詢,請聯絡你的醫生。
資料來源:https://www.ekg.org.hk/pilic/public/surgery_pilic/surgery_laparoscopicopencholecystectomy_0152_chi.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