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內窺鏡檢查 (適用於有顎咽功能障礙的顎裂病人)

甚麼是鼻內窺鏡檢查?
鼻內窺鏡檢查適用於有顎咽功能障礙的顎裂病人,由醫生檢驗其鼻、咽、喉等部位。

甚麼是鼻內窺鏡?
鼻內窺鏡是一條細長的光纖軟管,設有燈具和鏡頭,可以讓醫生看清楚患者鼻、咽、喉的內部情況。

甚麼人需要以鼻內窺鏡檢查評估說話能力?
由於顎咽閉合不全或不正常引致說話能力受損的患者,例如說話鼻音過重等,使用鼻內窺鏡檢查可以對有關情況進行詳細的實時評估。
此外,如醫生懷疑患者出現咽部或扁桃體損傷(例如有鼻腔息肉、長期流鼻血、或外物卡在鼻腔或喉嚨),亦可使用鼻內窺鏡檢查。

顎咽閉合不全的其他檢查方法

  1. 主觀說話能力檢查:這種檢查並不提供任何有關顎咽閉合結構的資料,故無助於之後的手術規劃。
  2. 透視錄影檢查:以 X 光進行造影檢查,從另一角度提供顎咽功能不全的影像。
  3. 動態磁力共振檢查:這種檢查不使用放射造影技術,而可實時動態反映顎咽閉合情況,但提供這項服務的地點有限。

檢查程序
醫生會於患者鼻孔進行局部麻醉。患者坐直後,內窺鏡技術員會把鼻內窺鏡從其中一個鼻孔塞進去,整個過程需時約 10 至 15 分鐘。
如臨床判斷需進行鼻內窺鏡檢查以評估顎咽閉合不全的情況,有關過程通常會有言語治療師在場。患者在評估過程中或需應要求發出特定的聲音及說出若干內容或聲音。

風險
常見併發症

  1. 輕微黏膜出血 (通常會自然停止)
  2. 鼻腔及喉嚨有輕微痛楚
  3. 打噴嚏(通常會在取出鼻內窺鏡後停止)

嚴重罕有併發症
呼吸消化道受損

禁忌症
鼻內窺鏡檢查並無絕對禁忌症。

  1. 患者如正在服用薄血藥或身體結構有異常情況,則應在進行程序前先諮詢你的醫生。
  2. 由於這項程序必須在患者清醒(無鎮靜)的情況下進行,故未必須適合用於幼童(少於五歲)。

檢查前準備
進行程序前須先取得患者/未成年患者的父母在知情情況下予以同意。醫生會以浸泡過利多卡因(lignocaine,或同類局部麻醉藥)的棉紗塞入患者鼻孔數分鐘,以作局部麻醉。

檢查後護理
患者在程序後首30分鐘局部麻醉藥失效前,不得飲用或進食熱的飲品或食物。部分患者有可能在程序過後出現輕微黏膜出血,應避免用力抿鼻。

覆診
醫生與言語治療師會共同觀看鼻內窺鏡錄影片段,相應作出適當的覆診安排(例如言語治療、手術治療等)。

備註
本單張僅供參考,並無盡錄所有併發症。其他未能預見的併發症均有可能發生。某些類別患者面對的實際風險可能有所不同。如欲索取更多資料,請與你的醫生聯絡。

資料來源:https://www.ekg.org.hk/pilic/public/surgery_pilic/paedsurg_nasoendoscopyforvelopharyngealdysfunctionincleft_0330_chi.pdf

相关文章: